(资料图片)
中新网甘肃新闻6月15日电 (杨艳敏 王晓泾)6月中旬,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境内的祁连山区依然可以看到白雪覆盖在山顶上,山下云杉、樟子松、柠条、白榆等树木已经成林,一片郁郁葱葱。
进入夏日以来,在民乐县民联镇退耕还林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浇水作业,并对未成活的苗木进行补植补栽。
“我们将管好用好退耕还林成果,做好镇村干部和护林员的巡山管护工作,及时摸清需要补植补栽的地块和数量,抓好补植补栽和后期管护工作,确保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全面完成,切实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民联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保发福说。
丰乐镇白庙村护林员杜文祥,两年多来在退耕还林地里留下了无数脚印。杜文祥管护白庙片区几千亩的护林防火工作,走村串户做好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做好森林周边安全视察,已经成了常态化工作。
“我主要管的就是不让放牧,不让乱扔垃圾,不让乱放火。经过我们的引导,村民提高了环保意识,垃圾不乱扔了,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文祥说。
杜文祥所在的白庙村地处祁连山浅山区,是民乐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近年来,白庙村坚持把退耕还林工作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坚持按照“种、管”并举的原则,健全完善了公益林管护制度,严格落实禁牧令,加强护林队伍管理,实行奖罚机制和巡查机制,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每年对林区的苗木进行补植补栽,白庙村也制定了封山禁牧、集中祭祀等一系列的措施,对村里的护林员也制定了分片管护,定期对林区巡护的制度,大大地提升了苗木的成活率。”丰乐镇白庙村党支部书记吴云民说。
近年来,民乐县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统筹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持续调整优化祁连山浅山区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工程,有效减轻祁连山生态环境压力,彻底解决浅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困难问题,推动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6年以来,民乐县累计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2.4万亩,其中新一轮退耕还林20.8万亩、退耕还草1.6万亩,主要栽植树种为云杉、樟子松、柠条、白榆等树种。工程涉及全县9个镇,66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8万户,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沿山浅山区和北部沙化区。19.2万亩生态林纳入“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实现碳减排量9.7万吨,相当于节约用电4亿度或节约用煤20万吨。
民乐县以生态建设为引领,坚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河道流域等治理工程,全面推进水、大气、土污染防治“三大行动”,民乐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让昔日的烂河秃岭“翻新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