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丨朱益民
图 源丨 IC
继 8 月 18 日推出 " 一揽子 " 政策措施后,证监会近日表态,将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对 IPO、再融资节奏作出安排:包括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优化再融资监管。
【资料图】
" 目前市场资金面偏弱,阶段性收紧 IPO 和放缓再融资节奏,短期有助于缓和市场资金面压力。"浦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赖烨烨指出。
种种迹象显示,今年以来,A 股 IPO、再融资审核的节奏均有所放缓。
此外,Wind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 股股权融资规模达到 9276.68 亿元;其中,IPO 募资金额和再融资实际募资金额分别为 3055.17 亿元和 6221.51 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了约 27.8%、11.1%。
IPO" 刹车 "
8 月 28 日,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据悉,安徽老乡鸡及其保荐人于 2023 年 8 月 23 日撤回了首次发行上市申请。
今年以来,拟 IPO 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情况并不少见。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年内,仅上交所、深交所范围内,至少有 134 家 IPO 企业 " 终止审查 ",其中主动撤回的企业有 128 家,其余 6 家则因审核不通过而终止。
与此同时,在 6 月经历了 " 小高峰 " 之后,7 月以来,A 股 IPO 申报数量急剧下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 Wind 统计的数据显示,7 月 1 日— 8 月 29 日,仅有 3 家企业 IPO 申报获受理(其中一家目前已进入问询阶段),且均为北交所项目,上交所、深交所均无受理项目。
去年同期,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了 7 家企业的 IPO 申报。
" 往年 7、8 月申报 IPO 的企业数量也比较少,通常都会赶在 6 月底申报。因为年报到期,多数企业会抢抓上半年末申报时点。"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
但也有投行人士指出,年内随着二级市场震荡加大,IPO 和再融资的审核确有放缓趋势。
另外,从 IPO 融资金额来看,Wind 数据显示,截止 8 月 29 日,今年前 8 个月,三大交易所 IPO 募资金额合计为 3055.17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4230.81 亿元减少了约 27.8%。
其中,今年 7 月,37 家首发企业合计募集资金 381.94 亿元;8 月,33 家首发企业合计募集资金 576.47 亿元。
对比来看,去年 7 月,34 家首发企业合计募集资金 385.32 亿元;去年 8 月,49 家首发企业合计募集资金 726.3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7 月— 8 月,A 股募资金额最大的首发项目为华虹公司 IPO,其发行规模为 212.03 亿元。
有意思的是,8 月 23 日晚间,登陆科创板不久的华虹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使用最高余额不超过人民币 210 亿元 ( 含本数 ) 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风险,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现金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等存款产品),且该等现金管理产品不得用于质押,不用于以证券投资为目的的投资行为。
再融资审核趋严
不仅仅是 IPO,A 股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节奏也趋于放缓。
根据 Wind 统计数据,截止 8 月 29 日,今年前 8 个月,发起再融资的 358 家企业合计募集资金 6221.51 亿元。其中,237 家企业定增募集资金合计 4641.42 亿元,占比约 74.6%;100 家企业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 1148.49 亿元,占比约 18.5%。
其中,定增项目方面,资本货物、材料Ⅱ与银行这 3 个行业的募资金额均超过 100 亿元;可转债方面,募资金额最多的为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行业,其累计发行金额超过 280 亿元,其次为材料Ⅱ,该行业发行了近 280 亿元。
若对比去年同期,年内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也出现 " 缩水 " 的情况。
去年前 8 个月,发起再融资的 326 家企业合计募集资金 7001.78 亿元。其中,208 家企业定增募集资金合计 4261.07 亿元;93 家企业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 1954.24 亿元。
另一方面,6 月以来,终止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数量开始增加,包括审核未通过以及主动撤回申请文件两种情况。
8 月 24 日,上交所审议决定华通线缆(605196.SH)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请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
此外,上交所官网显示,今年以来,沪市共有 14 家企业终止再融资项目,其中,在 6 月 30 日及之后终止的企业有 13 家。这 13 家企业中,有计划定增融资的神力股份、华阳新材,以及大金融板块个股华鑫股份、中原证券;也包括原本计划发行可转债的民生银行、禾信仪器等。
另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6 月以来,深市共有 8 家上市公司终止再融资,均为定增项目。如欣旺达及其保荐人于 2023 年 8 月 14 日提交了撤回定增申请文件的申请。8 月 18 日,深交所决定终止对欣旺达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撤回定增申请或终止定增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风险和监管环境等因素。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定增价格过低,低于公司的公允价值,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主动放弃定增,以防止股权的低价稀释。
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定增项目在撤回申请前,曾经历了多轮问询。
例如,神力股份在今年 3 月 24 日披露定增募集说明书,该公司初始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64,731.19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之后,上交所分别于 4 月 8 日、7 月 6 日,向该公司的定增申请文件发出问询函;8 月 11 日,上交所又发出了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
整体上看,监管问询的焦点在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具体用途以及募资合理性等问题。
长短期政策需共同发力
在监管明确 " 合理把握 IPO、再融资节奏 " 的背景下,资金供给或将继续 " 缩量 "。
考虑当前市场形势,以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为前提,8 月 27 日,证监会对 IPO、再融资节奏作出新的安排:
首先是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同时,优化再融资规则,如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融资端的优化,将减缓对市场的 " 抽水 " 效应。
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历史经验显示,在市场相对偏弱时期,IPO、再融资节奏放缓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市场资金面。
" 根据测算,2023 年以来,A 股资金供需情况相比 2022 年改善幅度有限。本次股权融资节奏调整对于阶段性改善 A 股资金面压力或将有一定积极效果;从更长期的角度,在 IPO 及再融资等发行端充分市场化背景下,退市制度的完善可能更为重要,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的供需环境,优化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和价格发现功能。" 中金公司研究部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认为,提高上市公司吸引力是 " 活跃资本市场 " 的核心任务。立足当下,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并且对金融业和大市值公司的再融资,以及部分破发、破净、亏损和高杠杆的再融资进行限制,将对资金面改善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短期内稳定市场情绪。
" 但更长期看,保持科技企业上市步伐基础上,加大退市力度,才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才能发挥市场‘去芜存菁’的作用。" 他表示。
此外,着眼长远,罗志恒谈到,资本市场一朝一夕的活跃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投资者殷切期盼和监管初心,更重要是完善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久久为功,促进资本市场长久繁荣。具体看," 活跃资本市场 " 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上市公司吸引力,关键举措是引入长期资金,基础功课是优化交易制度环境。
围绕上述三个层面,罗志恒建议,未来的改革方向有:鼓励科创企业上市,提供更多优质标的;加大退市力度,引导地方政府认识、顺应退市趋势,提供支持;借鉴美国 " 累计利润税制度 " 调整优化现行的分红机制,完善股利税收政策等;进一步优化交易制度,完善个人价格对冲工具,保证个人投资者工具和地位的公平。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宋佳遥
21 君荐读